失业增加将进一步加剧,“滞胀”的威胁将进一步逼近。世界经济上述深层次的调整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外部环境将产生以下值得注意的问题:1、必须充分认识到本次世界经济放缓、通货膨胀抬头并不是单纯次贷危机与大宗商品上涨带来的短期产物,它在本质上是世界经济周期性调整的表现,因此,中国必定将在中期范围内面临外部环境恶化的挑战,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当从中期角度进行相应统筹。2、决定世界经济周期调整的三大核心力量“新技术扩散效应的衰退”、“全球化红利的递减”以及“全球经济不平衡的逆转”将直接作用于中国宏观经济,中国短期决策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力量作用中国宏观经济的途径和力度。3、石油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虽然在表面上属于需求拉动型,但是必须清楚看到这种结构性价格上涨对世界各国的冲击具有严重的不对称性,它在本质上具有国际利益再分配的功能,是国际资本进行价值掠夺的新模式,贸易冲突以及国际宏观政策冲突的再起是各国经济政策制定必须考虑的一个核心要素。4、应当认识到本次世界经济周期性调整与上世纪70年代的滞胀虽然有本质性的区别,但应当充分重视“新型滞胀”出现的可能,宏观经济政策的使用需要超越传统的管理模式。第三部分中国宏观经济的总量与结构分析一、2008年中国GDP增长大幅回落,在总需求和总供给增速同时下降的过程中,产出缺口的快速逆转标志着中国宏观经济开始步入周期的下行区间。三大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三大需求的增长速度同时回落说明了中国宏观经济调整依然具有十分明显的顺周期效应,未来宏观经济存在加速回落的风险。利用AK生产法和四种滤波方法测算出来的GDP缺口表明,2008年是实际GDP向潜在GDP快速回归的年份,也是中国周期变动的年份。20032007年间中国实际GDP年度增长速度均超过其自然增长率并且逐年加速,必然通过滞后效应大幅度提升2008年中国潜在国民收入水平。即使在2008年中国实际GDP增长104而超过其自然增长率的预测条件下,中国国民收入相对缺口也将从2007年的正值逆转为2008年的负值而指示萧条经济景气从产业结构来看,2008年三大产业GDP出现整体同步回落的趋势。第一产业全年增长速度预计达到35,较2007年、2006年分别回落了02和15个百分点,低于20032007年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全年增长速度预计依然要低于2007年16个百分点,低于20032007年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较2007年回落2个百分点,仅为106。值得注意的是,宏观经济下滑不仅在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