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全文2008第二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全文中国网chi
acomc
时间:20080616发表评论东海证券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合课题组内容提要报告预计,中国2008年全年GDP增长达到104,比2007年回落15个百分点,三大产业增速同时回落,其中第二产业出现大幅度回落达到19个百分点;名义投资增长速度较2007年略微上升,达到251,但实际增速下滑明显;名义社会消费增长190,高于2007年22个百分点,但实际增速轻微下滑;按照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长速度达到190,与2007年相比下降了62个百分点,进口增长252,与2007年比提高了44个百分点;货币增长较2007年出现下降,狭义货币供应达到185,M2增长163;而CPI持续上涨,达到71。报告还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必须充分认识到本次世界经济放缓、通货膨胀抬头并不是单纯次贷危机与大宗商品上涨带来的短期产物,它在本质上是世界经济周期性调整的表现,因此,中国必定将在中期范围内面临外部环境恶化的挑战,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当从中期角度进行相应统筹。二、基于产出缺口快速逆转、三大产业和三大需求同步出现增速下降、宏观经济调整顺周期效应十分明显以及结构性价格上涨没有明显恶化等原因,2008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在总体上应当对双紧政策进行调整,以防止中国经济重新步入以往“短期小幅回落引领中期加速性衰退”的顺周期调整模式。三、中国结构性价格上涨所具有的国际输入型特征超越传统的“供给推动”和“需求拉动”分析框架,传统的价格治理模式不仅无法在短期解除通货膨胀的威胁,反而会在价格管制中妨碍合理的相对价格释放及其经济结构的转化。中国价格治理必须要有国际视野,在加大国际协调、进行必要的国家商品价格形成机制干预的基础上,展开国内结构性价格上涨的治理。执笔人:执笔人:刘元春朱戎阎衍第一部分总体预测2008年在外部环境恶化和国内政策调整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外需增速大幅度回落的带动下出现明显的回落,宏观经济开始进入本轮经济周期的下行区间。实际GDP向潜在GDP的快速回归大幅度缓解了实体层面的过热压力,但由于各种原材料价格和农产品价格的快速提升,中国面临的结构性价格上涨依然严峻。“经济大幅放缓”与“通货膨胀抬头”可能成为自2008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区间的总体特征。从上半年运行情况看,2008年宏观经济将出现以下系列的变化:1世界经济的周期性调整将成为引导中国宏观经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