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斗争最剧烈【答案】B
11.下列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时,取适量培养液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B.对于压在一个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数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C.已知血球计数板的方格为2mm×2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计数时观察值为M,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25M×10个D.与一般的生物实验一样,该探究实验也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答案】C【解析】培养液应加在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并非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在统计血球计数板每格内的酵母菌数时,压在边上的个体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C项所述的计算结果是10cm5×10M=25M×10;该实验不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只要分组重复实验,结果取02cm×02cm×001cm平均值即可。122013年6月广州白云山出现了毛毛虫成灾现象。现有研究人员研究毛毛虫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毛毛虫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同种树叶,结果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35
f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是由于毛毛虫大量死亡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C.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答案】B
13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具体见下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试管号培养液体积mL起始酵母菌数10个
3
Ⅰ1010
Ⅱ55
Ⅲ105
Ⅳ510
A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是Ⅳ=ⅠⅡ=ⅢB.4个试管内的种群在K2时增长最快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的开始下降【答案】A【解析】由表格可知,培养液的体积不同,起始酵母菌数不同,因此4个试管内的种群到达K值的时
f间不同。Ⅳ号试管内的环境阻力最大,因为试管内培养液体积最少,起始酵母菌数最多,因此最先达到K值;由于有毒物质积累,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也最先开始下降。14.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