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因素的制约,B错误;“S”型曲线,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的数量是增加的,是增长型,C正确;种群由于分布不同,还具有空间特征,D正确。6.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f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答案】D
7.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饲养虎纹蛙蝌蚪,正常情况下,由蝌蚪发育成幼蛙的过程中,不同种群密度对虎纹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不同密度下,虎纹蛙蝌蚪发育成幼蛙时的平均体重都是075gB.随种群密度的增加,种间竞争加剧使虎纹蛙蝌蚪体重增加减缓C.高种群密度下,蝌蚪达到发育成幼蛙所需最小体重的时间更长D.低种群密度下,饲喂甲状腺激素的蝌蚪发育成幼蛙所需时间延长【答案】C【解析】不同密度下,虎纹蛙蝌蚪发育成幼蛙时的平均体重高于075g,A错误;随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使虎纹蛙蝌蚪体重增加减缓,B错误;由图可知,随着种群密度增加,达到蝌蚪变成幼蛙所需的最小体重的时间越长,C正确;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生长发育,低种群密度下,饲喂甲状腺激素蝌蚪发育
f成幼蛙所需时间缩短,D错误。8.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Ⅰ和Ⅱ的存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对种群Ⅰ和Ⅱ实施重点保护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Ⅰ和Ⅱ都为7~10岁B.种群Ⅰ和Ⅱ都为1~10岁C.种群Ⅰ为0~1岁,种群Ⅱ为6~7岁D.种群Ⅰ为1岁以后各年龄期,种群Ⅱ为7岁以后各年龄期【答案】C
9.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随机取样方
个,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量为X1、X2、…X
,则样方内生物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为X1+X2+…+X
B.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C.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D.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标志个体数×重捕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答案】D【解析】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个体数。10.下图曲线a、b表示两类动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fA.当种群密度相同时,曲线a代表的生物存活率较低B.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C.依据曲线b,人工养鱼时种群密度越大越好D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