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应摆脱以垂直面用力为主的大负荷杠铃练习杠铃练习是一般身体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因为,杠铃练习发展的主要是垂直方向的蹬伸力量,主要是提高肌肉的抗阻力能力,练习中肌肉的工作方式,用力性质都与短跑专项运动有本质的区别。所以说,大重量、慢速度的杠铃深蹲练习,不应做为短跑运动员的的专项力量练习手段。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力量,是现代短跑运动员不可忽视的专项力量,它是短跑的运动源泉,是实现高速放松跑的基础。
f另外,现代短跑途中跑最高速度已超过12m/s,着地支撑时间仅在80ms左右。在整个跑的过程中,运动员是以前脚掌着地,足踵基本不接触地面,这就意味着短跑不需要大负荷的伸膝力量,短跑运动员脚的掌趾和踝关节肌群的快速的离心向心收缩能力是现代短跑运动员又一类必须重视的专项力量。
现代短跑技术应视为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平动运动,这是短跑运动和短跑技术的本质特征。后蹬动作应视为以髋为轴的摆动运动的继续,着地过程中不存在第二次后蹬发力,因为,现代短跑后蹬仅30ms左右。后蹬发力应是前摆用力的继续,后蹬的效果实际上取决于以髋为轴大腿后摆的功率NFV,F为大腿后摆的力量,V为大腿后摆的速度。
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证明,就跑的技术而言,以卡尔刘易斯和格里菲斯乔伊娜等为代表的世界最优秀的短跑运动员与其他运动员的差异明显集中表现在两点:伸髋跑进中髋部的伸展速度快到几乎看不出参与缓冲与着地技术着地的积极性、方式、距离及效果等。除此之外,其它技术环节均无显著性差异。伸髋和积极着地技术对我国短跑运动员尤为重要。
塑胶跑道出现后,短跑技术中最显著的变化是支撑腿后蹬时膝关节的角度只有160°左右,而决不能充分伸展到180°。国外研究表明,在跑的一个动作周期中,支撑阶段膝关节角度只是从165°缩小到150°左右,然后再伸展到162°左右。如果膝关节伸展到180°,虽然能增大运动幅度,但却会大大地影响运动速度。相反,在相同阶
f段髋关节角度的变化要大得多,从148°猛增至203°。根据对跑的技术的最新生物力学分析表明,“快速伸髋对跑的速度的影响远远超过快速伸膝”。这一研究结果对以前的短跑技术和训练方法强调伸膝和蹬地的观点提出了质疑。由于传统的短跑理论过份强调伸膝的重要性,所以,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重点都集中在采用大负荷膝关节的屈伸练习上,注重发展股四关肌和髋屈肌群的力量。这种片面发展股四头肌和髋屈肌力量的训练,使伸髋肌群得不到发展,限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