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时期,但当时的教育体制、教育结构,远远不能适应这种发展的需要和广大工农群众普遍要受教育的迫切需求。这种不适应集中表现在中小学生升学和就业的问题上。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限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能满足全体青年学生继续升学的愿望;另一方面则由于教育工作中出现了只注重升学,脱离生产劳动、脱离实际等倾向,使受教育者不能正确处理升学、就业等问题。1958年4月和6月,中共中央分两段召开教育工作会议,总结建国以来的教育工作,讨论教育方针和教育改革等问题。会议确定,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58年5月30日,刘少奇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国家应该有两种主要的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同时并行:“一种是现在全日制的学校制度,一种是半工半读的学校制度;一种是8小时工作的劳动制度,一种是4小时工作的劳动制度。”此前,在刘少奇直接关怀下创办的第一所半工半读学校──天津国棉一厂半工半读学校开学。全国相继办起各种类型半工半读学校。在刘少奇的积极倡导下,中央确定了“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指示说:“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2)刘少奇提出了一系列设想和措施,为改革教育体制,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道路作出了独特的贡献。5.新教育体系的形成
4
f〔材料一〕第四十七条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普及教育,加强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注重技术教育,加强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给青年知识分子和旧知识分子以革命的政治教育,以适应革命工作和国家建设工作的广泛需要。──《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材料二〕旧的学制的改革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必须经过各级教育的不断改革,积累比较成熟的经验之后,才能有比较全盘的改革。我们不能性急。──钱俊瑞《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要点》(1949年12月30日)〔材料三〕在目前,全国学制的完全统一虽然还有一些困难,但是确定原有的和新创的各类学校的适当地位,改革各种不合理的年限与制度,并使不同程度的学校互相衔接,以利于广大劳动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工农干部的深造和国家建设事业的促进,却是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