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必要的和可能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材料四〕第九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国家设立并且逐步扩大各种学校和其他文化教育机关,以保证公民享受这种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解读】1951年3月19日至31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着重讨论了普通中学的问题。提出普通中学的宗旨和教育目标,必须符合全面发展的原则,使青年一代在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自觉的积极成员。1951年10月1日,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对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作了明确的规定。国家积极改革学制,对各级学校进行调整,顺利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制度的确立,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新型教育制度。此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的增长,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输送了大批专门人才和有文化的劳动者;在结构、体制、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开始形成了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新建立的教育体系,在教育结构上,主要是推行了初等、中等教育的三轨制,即普通中小学、工农速成初中级学校和业余初中级学校同时并举的方针。1954年9月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各种受教育机会。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系列方针政策指引下,教育事业在艰难探索中前进,取得成就,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和半工半读教育共同发展。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教育的复兴
5
f1.高考恢复〔材料一〕教育还是要两条腿走路。就高等教育来说,大专院校是一条腿,各种半工半读的和业余的大学是一条腿,两条腿走路。在大专院校中先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院校。重点院校除了教育部要有以外,各省、市、自治区和各个业务部门也要有一点。高等院校学生来源于中学,中学学生来源于小学,因此要重视中小学教育。要树立好的风气。讲风气,无非是党风、军风、民风、学风,最重要的是党风。好的党风也要体现在教育中,这才能培养出好的学风。教育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