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1949年12月23~31日,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着重讨论了改造旧教育、建立新教育的问题。会议提出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向工农开门。建设新教育要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某些有用的经验,借助苏联教育的先进经验。教育工作的发展方针是普及与提高的正确结合。必须坚决正确地招待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的政策。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接见了全体会议代表。这次会议对新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钱俊瑞(19081985),时任教育部副部长。(1)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由武装斗争转为国家建设。这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战略重点转移带来的任务十分繁重,同时也使人才缺乏的矛盾更加突出,特别是缺乏大量的管理干部和技术人才。面对这种情况,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工作,把发展人民教育事业作为重要的任务和工作。(2)会议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
f〔材料一〕我想,我们国家应该有两种主要的学校教育制度和工厂农村的劳动制度。一种是现在的全日制的学校教育制度和现在工厂里面、机关里面八小时工作的劳动制度。这是主要的。此外,是不是还可以采用一种制度,跟这种制度相并行,也成为主要制度之一,就是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劳动制度。──刘少奇《我国应有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1958年5月30日)〔材料二〕马克思说过:“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哥达纲领批判》)没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文化革命不能实现。文化革命,对于我们的国家,对于工农群众,对于知识分子,都是有利的。列宁说过:“如果不把青年一代的教学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我们不可能把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者把脱离相应的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提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那种高度。”(《民粹派空洞计划的典型》,载《教育译报》一九五六年第六期)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必然提高教育的质量,不仅仅在智育方面是如此,在德育、体育方面也是如此。劳心与劳力分离的教育方针,不能适合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陆定一《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58年8月16日)【解读】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