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教育。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化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4、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高中)P62、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高中)答:(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1、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2、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3、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二)教育目的提现了人们的教育思想(三)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本章要目31、教师的职业角色P79、答: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2、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P80、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答: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f4)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3、学生和教师的关系P83、答: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1)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3)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2)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1)师生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
第六章课程☆本章要目41、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高中)P91、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高中)答: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期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4、课程理论。2、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P96、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答:1、教学计划:1)教学计划的概念: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2)教学计划的构成(开设哪些课程是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2、教学大纲:1)教学大纲的概念。2)教学大纲的构成(说明部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