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信息技术与教育: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分月提供了平台。4、学生文化的成因(高中)P40、学生文化的成因(高中)答: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5、学生文化的特征(高中)P40、学生文化的特征(高中)答: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本章要目3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育的启示P46、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培养自信与努力)、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2、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P48、答:1、遗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2、成熟: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他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3、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4、个体实践活动(学校教育和主观能动性)。
f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P52、答: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第四章教育目的☆本章要目41、教育目的的作用P60△、答:导向,激励,评价。2、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所反映出的基本精神P67△、△答:(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3、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或说素质教育的本质)P67、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或说素质教育的本质)答:1、素质教育是面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德智体美劳)。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