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语阳秋》)。如果不从精丽入手,陶冶铅华,一味为平淡而平淡,那就成了浅显或枯涩。唐代诗人孟浩然是位追求平淡诗风的高手,他的《过故人庄》就被闻一多评为“淡到看不见诗”的极品(《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f说它是诗,更像一则日记。它以省净的语言,平淡地叙述了到一个农家友人那里做客的经过。全诗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没有一个色彩浓烈的词语,确实是淡到看不见诗。但是,亦如沈德潜所指出的,孟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这首表面上极为平淡的诗句实际上诗味极浓:开头两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文字上毫无渲染,显得简单而随便,实际上这正是不拘形迹的至友之间的交往方式,朋友的心迹互相向对方敞开,无须客套和虚礼。第三联“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似乎在不经意的叙述农家环境和宾主之间的叙谈,实际上以淡雅省净之笔勾勒了田园风光,让我们嗅到了泥土的气息和农家风味。尾联“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更富情味:主人热情的再次邀约,客人毫不做作的爽快答应,再次印证挚友之间的不拘形迹、无须客套,也可见这次做客的愉快和融洽。另外,诗人也不是一味地平淡,诗中也有精心构筑的佳句,如颔联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二句。这两句在构图上经过精心的安排:上句是近景,绿树环抱,自成一统,显得分外清幽;下句是远景,郭外青山依依相伴,使故人庄既不孤独又显得开阔。从遣词上看,“合”和“斜”特别精致和到位。它不但赋予静态的青山、树木以动态感,似乎刻意眷顾这座故人庄。另外透过“合”字,可见故人庄周围绿树环合的清幽景象,“斜”字不仅写出青山的体态,更有客人透过轩窗偏头看山的情形,其田园之美、田园之乐自在其中。平淡之中蕴藏深厚的情味,浓郁的诗意,使这首“淡到看不见诗”的《过故人庄》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最为动人的杰作之一。他的《春晓》似乎更为平淡,因为连像“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样偶然出现的精致对句也没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是大陆、港台的小学低年级语文(国文)课本必选的,可能也就是因为它通俗易懂。但其中确有至味:诗人抓住春眠醒来的片刻感受,表现出春日清晨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寄寓着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语言虽平淡自然,韵味却醇美深厚。苏轼概括孟浩然的诗歌风格是“发纤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这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