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监控系统等同步到位,同时无锡新区还设立了与公寓楼相适应的物业管理系统,免费覆盖农民住户,既体现了现代城市的建筑风格,又符合苏南农民的居住习惯。这样优质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使得居民们进入城市后从新旧居住方式的比较中真切感受到居住条件和环境的改善以及生存质量的提高,对农民集中居住也由开始的不适和反感逐渐转到认同,甚至会为搬进现代化农民公寓而扬眉吐气和备感自豪。农民集中居住区的人口组成结构复杂,年龄层段分布均匀,幼儿、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以及残疾人、贫困户、优抚对象都有比例。社区要全面地对所有居民进行社区服务,同时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特殊人群进行必要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例如,面向全体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下
f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待业人员的就业技术培训以及社会保障服务。同时,真正利用好农民集中居住区周围良好的发展环境,吸纳和消化原先农村时的富余劳动力,促进农业人口非农化就业,拓宽农村居民增收渠道。另外,不断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养老、医疗、失业等与新市民利益息息相关的社会保障机制,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真正地做到“小政府,大社会”良好治理形态,形成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长效机制。
1
农民集中居住区附近的服务场所比例分布
健身场所门诊医院商店超市菜市场学校网吧洗浴场所美容美发店
图五农民集中居住区附近服务场所的比例分布情况
3尊重居民意愿,推进居民自治,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社区治理,特别要注重对居民意愿的尊重。农民集中居住区内居民在多个方面不同,例如原先生活背景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文化素养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等,所以针对这样复杂多样的主体,治理方式的得当最为重要。行政压制不行,空洞说教不行,只有常怀“执政为民”之心,真正带领居民群众“往高处走”,感受城市文明的辐射,接受城市生活的有益熏陶,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社区建设的根本动力是在社区内部,即社区居民,他们是社区建设和治理的主体。必须通过加强组织建设,推进居民自治,使居民的自治组织真正成为代表居民利益、整合居民力量、促进居民参与的基层群众的自治组织,减少社区组织的“行政化倾向”。居民们的积极主动参与,才是社区建设和治理最终成功有效的根本保证。如果农村社区建设自始至终都是“上面热、下面冷”的政府行为,农民缺乏治理主体地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