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将不知道如何去进行相关事物的观察,甚至他们并没有这种意识。比如在绘画的过程中,如果幼儿没有对事物进行观察,那么他们将没有创作灵感,所以他们的绘画能力也无法得以提升。这时教师就需要为孩子提供纸笔等材料,从幼儿喜欢的一些动画入手,选择有趣的动画形象,让幼儿进行观察,观察形象的具体特征,在抓住具体特征之后可以描绘出这种视觉形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引导幼儿从不同的地方进行观察,比如动画形象的特征、颜色等。通过引导,让幼儿知道如何构建不同的视觉人物,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美术绘画。
(二)技术辅助,培养创造能力
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只是让幼儿进行人物的模仿,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所以为了让幼儿能够在原有物体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来展现不同的人物形象,帮助幼儿进行艺术感知,促进幼儿的思维发散。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带来一系列的生活实物,比如一些动物玩偶,然后让幼儿讲讲这些动物玩偶的特征,接着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更加艺术性的动物形象特色,让幼儿感知不同的形象对比,引发幼儿创造的想法,通过直观的对比,可以加强幼儿的认知。再比如美术教学活动中也有手工制作这一内容,教师就可以直接规定话题,让幼儿自行创作,比如教师直接让幼儿制作一只小猫咪,那么每一位幼儿对猫的认知都是不同的,这时候教师不要对其进行过多的干涉,让幼儿自由创造,通过这样的模式来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三)实时交流,增强理解能力
针对当前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所以有的时候他们无法感受到一些具体作品的特色,幼儿教师就需要对幼儿进行指导,和幼儿进行交流,了解幼儿的想法,对幼儿进行指导答疑,增强他们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进行绘画,然后为其提供一幅画,让幼儿进行模仿创作,在幼儿绘画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对比分析自己所创作的作品和作者创作的美术作品有何区别。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美术讲解,提高幼儿对艺术的感知能力,而且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他们本身的感知程度较低,所以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派系特征的画作进行阐释。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相关美术知识的讲授,幼儿的接受程度会更高,他们也能更加深刻地感知到这些作品的艺术美。所以在当前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对幼儿进行引导,让他们去感受美术作品所要传达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