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以A1、A2、A3、…为中心及l为半径作一系列圆弧,分别与基圆交于C1、C2、C3、…。自A1C1、A2C2、A3C3、…开始,向外量取与位移线图对应的从动件摆角y1、y2、y3、…,得从动件相对于凸轮的一系列位置A1B1、A2B2、A3B3、…。5将点B1、B2、B3、…连成光滑曲线,便得到尖底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凸轮轮廓曲线。由图可见,此轮廓曲线与直线AB在某些位置(如A3B3等)已经相交,故在考虑具体结构时,应将从动件做成弯杆以避免干涉。同前所述,如采用滚子或平底从动件,那么上述B1、B2、B3、…等点即为参考点的运动轨迹。过这些点作一系列滚子或平底,最后作其包络线便可得到实际轮廓曲线。
f3摆动从动件圆柱凸轮机构圆柱凸轮展开成平面后便成为移动凸轮,因此,可以用平面凸轮的设计方法来绘制其展开轮廓曲线。
已知平均圆柱半径rm,从动件长度l,滚子半径rT,从动件运动规律yyf及凸轮回转方向,其展开轮廓曲线可近似绘制如下:1作O-A线垂直于凸轮回转轴线,作∠OAB0ymax2,从而得出从动件的初始位置AB0。再根据y-f线图画出从动件的各个位置AB1、AB2、AB3、…。2取线段B0B0之长为2prm。沿v1方向将B0B0分为与从动件位移线图横轴对应的等分,得点C1、C2、C3、…,过这些点画一系列中心在O-A线上、半径等于l的圆弧。3自B1作水平线交过C1的圆弧于点B1,自B2作水平线交过C2的圆弧于点B2,…。将B0、B1、B2、…连成光滑曲线,便得到展开图的理论轮廓曲线。4以理论轮廓曲线上诸点为圆心画一系列滚子,而后作两条包络线,即得该凸轮展开图的实际轮廓曲线(图中未示出)。因圆柱凸轮轮廓凹槽位于圆柱面上,当与凹槽接触的圆柱滚子随从动件作平面圆弧运动时,滚子将以不同深度插入凸轮槽中。由于上述设计过程未考虑滚子与凸轮之间在从动件摆动轴线方向的相对运动,由此所得凸轮机构,其从动件实际运动规律与预期运动规律在理论上即存在偏差,所以是一种近似设计方法。欲消除设计偏差,必须对理论轮廓曲线进行修正,或者根据滚子与凸轮间的相对空间运动关系,采用解析法对凸轮轮廓曲面进行精确设计。为减小滚子插入凸轮槽深度的变化量,可采用如下方法:1减小从动件最大摆角;2使从动件的中间位置AB与凸轮轴线交错垂直;3)取从动件摆动轴线与凸轮轴线之间的距离为
直动从动件圆柱凸轮机构可看作是摆动从动件圆柱凸轮机构的特例,其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方法与上述类似,但凸轮理论轮廓曲线无需修正。
2解析法1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1理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