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发展方式彻底地过渡到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f转变内容的实质表现为六个转变。一是从突出速度的高速经济增长方式向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适度增长方式转变,就是转增长、转速度;二是从外需带动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向内需拉动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转需求;三是从生产能力提高型经济发展方式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转结构;四是从技术引进依赖型经济发展方式向自主创新支撑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转支撑;五是从资源高耗型经济发展方式向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转资源;六是从政府直接承担推进发展职能的经济发展方式向政府为发展提供全面服务职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转职能。
2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21.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在我国经济中越来越凸现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从以往否认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的必要性,到承认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必要性。思想认识上的“第二个飞跃”,即从消极承认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必要性,到将其视为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1992年,党的十四大以后,明确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并把发展非公有制经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把非公有制经济看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人们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第三个飞跃”。社会主义经济的前途命运始终是和非公有制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目前我国民营经济的比重已占GDP的65,占国家税收的56,占新增就业的87。就全国而言,凡是非公有制经济发达程度越高,其经济发展水平也就越高。一个高度依赖国际市场而国内需求不足的经济体,其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需求与对外贸易是两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柱,但对中国这样大的经济体而言,国内需求无疑比对外贸易要重要得多。2009年12月5日至7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而在这个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因为加快组织和扩大民间资本进入投资领域,提高投资中民营资本的比重,相应减少政府投资的比重,有利于各级政府把财政节省下来的那部分资金,集中用于扩大居民消费,提高居民的消费率与增强公共财政的实力,有助于解决经济可持续增长中的结构问题。22我国政府职能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拓展非公有制经济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