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理念下幼儿园活动区域的创设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探索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或小组化的自主学习活动。其有别于集中教育活动,具有以下特点:(1)幼儿呈小组化或个别化学习;(2)幼儿以操作、交往的方式学习;(3)幼儿自主选择、交换操作材料;(4)教师随时的指导;(5)区域内容、材料可以不断变化;(6)幼儿面临不可预料的问题,有助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意义从理论层面上看,现代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认为:学前儿童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对物体操作的主动性经验基础上。孩子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与材料互动、与人交流来进行的,其中的一个根本点就是要直接操作物体,幼儿能够在区域活动中得以实现这一根本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活动”、“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引导幼儿在交流中尝试整理、概括自己的探究的成果,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正是这些
f理念精神,使五大领域的课程目标都能在区域活动中得以更好的体现。
从幼儿的层面上看,区域活动不是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孩子,使孩子被动、相对静止地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互动中主动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其主动活动;幼儿园区域涉及多个领域,提供不同层次的内容,让幼儿有广泛的自主选择的空间,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区域及学习节奏进行自主选择,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会有意无意地关注同伴的一言一行,他们之间自发的相互观摩、学习、启发和激励是经常性的,这是区域活动的必然,也是幼儿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的重要推动力量,能促进幼儿的相互交流;区域活动提供了持续探索的环境和材料,幼儿亲自动手动脑、持续不断地实践是幼儿探究、创造的起点,为促进幼儿的持续探索提供了空间和机遇。
幼儿园每个类型的区域虽各有侧重,但每一类活动区都综合了《指南》五大领域的目标,如果教师能够依据《指南》,全面地考虑具有吸引力的活动区环境创设,使幼儿能自由自主地参与各类活动区的活动,那么,幼儿的发展就将会是均衡而个性化的。
二、幼儿园活动区域的设置幼儿园活动区域是根据活动内容的类别对空间进行划
f分后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