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
对策建议
作者:柴森来源:《今日湖北下旬刊》2014年第08期
摘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30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土地制度面临着诸多问题,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一大障碍。随着土地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土地所有制几经变革,新中国建立以来,关于中国土地所有制问题,尤其是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改革和发展,更是引起了决策层和学术界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和总结中国土地变革中的利与弊,展望中国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未来,寻找改革中出现的种种矛盾。
关键词土地制度改革建议
一、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四次较大演变:第一阶段是土地改革阶段。第二阶段是农业合作化阶段。第三阶段是所谓的“人民公社化”阶段。第四阶段是农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阶段。1979年以后,我国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对农村土地产权的制度安排作了一次重大的调整,将土地使用权分离出来交还给农民家庭承包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无疑是中国土地制度变迁成功的范例。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经济主体的内在要求,从而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承包责任制的缺陷开始显现,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其弊端更加突出,现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
(一)权属关系不清。按照中国《土地承包法》规定,承包户是土地所有权转让的主体,可以在平等协商、有偿资源、在不存在强迫、阻碍的情况下进行出租、转包、互换农村土地所有权的行为。但是现行的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存在弊端,在很多时候,土地的购买者也就是企业常常绕过农户,直接与农村集体进行签约。这样的行为导致土地所有权归属人农户的大量土地被迫被村集体收回,而农民却不能得到应有的补偿和相应的利益,同时又难以找到非农就业机会的保障。
(二)土地承包经营与土地利用效率之间的矛盾,使得土地的生产要素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制约农民增收。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分工是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规模化生产将促进农业机械和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从而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边际效益。农业的经营规模达到一定的程度,会促进专业化分工的发展。专业化分工优化了生产组织内部的资源配置,同样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边际效益的有效途径。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生产中,规模经济和专业化分工的优势受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