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小学生课间操实效性的探究
同兴中心小学丁召艳
一、前言在新课标下,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文件精神,积极贯彻“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课间操,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使学生养成主动锻炼的习惯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符合阳光体育的宗旨。然而,不容置疑的是,学生做操不认真,存在出工不出力的现象。从目前小学生课间操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索提高学生做操的积极性,优化课间操锻炼的效果,为更好地开展课间操活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二、影响课间操实效性的因素(一)学校的因素首先,体育教研组主抓课间操工作是义不容辞的,但决不是唯体育组所能抓好的。一个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课间操锻炼风气,学校领导是关键一环。应当由分管领导直接领导,由教导处和德育处参与负责,由体育组实际操作,共同组成课间操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经学校批准后,分头组织实施,各尽所职。其次,班主任、年级组长、以及其它任课教师也是组织、指导和管理课间操活动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的重视程度,对学生课间操锻炼积极性的形成有一定影响。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因此,在抓课间操的同时应该加强班主任的督促指导工作,利用班主任的威信来督促学生,提高课间操的实效性。改变班主任、年级组长以及任课教师的态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最后,学校体育的规章制度与物质条件,也影响着课间操的实效性。小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等尚未确立,还需必要的教育和引导。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往往对创设一种心理环境能起到促进作用。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身体锻炼实践,形成稳固的课间操锻炼习惯。学校体育经费和场地器材设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