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坐标看出甲先行驶了2千米,由
横坐标看出甲行驶2千米用了6分钟,则甲的速度是
千米分钟;
(2)根据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可得乙的速度,再根据甲、乙相遇时,乙所行驶的路程12×乙的速度,即可解答;(3)根据相遇前甲行驶的路程除以乙行驶的速度,可得乙到达A站需要的时
第14页,共19页
f间,根据相遇前乙行驶的路程除以甲行驶的速度,可得甲到达B站需要的时
间,再根据有理数的减法,可得答案.
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利用同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得出甲乙的速度是解题关
键.注意求出相遇后甲、乙各自的路程和时间.22【答案】解:原式2(23)12
2231213.【解析】
直接利用负指数幂的性质以及零指数幂的性质和二次根式的性质分别化简得出答案.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运算,正确化简各数是解题关键.23【答案】(m3,
)
【解析】
解:(1)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
(2)如图所示:△A2B2C2,即为所求;
(3)点P(m,
)是△ABC内一点,点Q是△A2B2C2内与点P对应的点,则点Q坐标:(m3,
).故答案为:(m3,
).
(1)直接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
(2)直接利用关于x轴对称点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
(3)直接利用平移的性质以及轴对称的性质得出对应点坐标.
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变换以及平移变换,正确得出对应点位置是解题关
键.24【答案】证明:(1)∵∠EAD∠BAC
∴∠BAE∠CAD,且ABAC,ADAE,∴△ABE≌△ACD(SAS)∴∠ABD∠ACD(2)∵ABAC,∠ACB62°∴∠ABC∠ACB62°,
第15页,共19页
f∴∠BAC180°62°62°56°∵∠BAO∠ABO∠AOB180°,∠DCA∠DOC∠BDC180°∴∠BAC∠BDC56°【解析】
(1)由“SAS”可证△ABE≌△ACD,可得∠ABD∠ACD;(2)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BDC的度数.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运用全等三
角形的判定是本题的关键.
25【答案】解:(1)把x0代入y23x4得:
y4,即点B的坐标为:(0,4),把y0代入y23x4得:23x40,解得:x6,即点A的坐标为:(6,0),S△AOB12×6×412,即△AOB的面积为12,(2)根据题意得:点B到AC的距离为4,S△ABC12×4AC16,解得:AC8,即点C到点A的距离为8,6814,682,即点C的坐标为:(14,0)或(2,0).【解析】
(1)分别把x0和y0代入yx4,解之,得到点B和点A的坐标,根据三
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求值即可,
(2)根据“过B点作直线BC与x轴相交于点C,若△ABC的面积是16”,结合
点B的坐标,求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