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生的主体性。塑造人的主体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高扬人的主体性。尽管许多教师在理论层面上知道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在实际的操作层面上却很难把握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由于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育,他的整个心理活动并没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而学生不仅学习效果不好,而且往往对学习活动产生厌倦。因此,传统的讲授教学现象需要根本超越,以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罗杰斯认为,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上,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己决定如何学习。教师则是学生
f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辅助者、合作者,是“助产士”和“催化剂”,学生才是学习的关键、中心,这样才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一个开放、民主、自由的氛围中更富有创造性。重视教学方法转向重视学习方法传统教育由于受到工业社会的社会效率理论的支配,十分重视追求学生的学习结果,机械地记忆事实性知识,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就意味着单纯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获得,而忽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而罗杰斯在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两者中,他更看重的是后者,认为学生学习方法和健全人格的获得和发展正是渗透在学习过程之中的。因此,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中增添了“过程与方法”这一教学目标,是对其积极反映。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方法、探索兴趣和习惯以及健全的人格,使他们逐步学会学习、学会主动发展、学会全面发展,是“机械学习”的根本超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指出:明天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并且认为,上学期间的“学习”,不是为了分数学习,也不是为了知识的学习,而重要的是为了“学会学习”。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即便是知识再多,面对高科技的信息时代也将是一筹莫展,成为无力应变的“现代文盲”。重视知识的继承转向重视过程性评价人本主义教育观重视的是教学的过程,而不是教学的内容,重视的是教学的方法,而不是教学的结果。在学习的方式上,罗杰斯主张有意义的学习,真正有意义的“学”,不是将无助的个体牢牢绑在凳子上,再往他们脑子里塞满那些没有实际用处的、得不到结果的、愚蠢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