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要以新的视角认识学生,制定适应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现代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教育必须突出人的主体性,其关键不在于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规格,而是让学生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转换其认知结构,建构生活的意义,从而成为具有独立个性的和符合他生活中的特殊性的人。因此教育不仅仅是培养与训练,更为重要的是提供让学生既成长为一个“完人”又允许“片面发展”的情境。教育也并非所谓的“文化中立”的科学活动,因为任何知识与真理都不可能独立于人的主体意识,而达到纯粹的客观与理性。正如利奥塔德所言:知识不应该只关心真理问题,还应该关心正义、幸福和美。教育不仅要回归其本来的意义,不仅使学生掌握生存技能,还应促进他们内在的鉴赏与反思批判能力的成长,学会理解尊重多元文化以及培养发展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意识和能力。总之,高等教育不仅是要让受教育者学到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受教育者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培养其独立判断能力、创新能力、独特个性,并将受教育者的个体价值感、生命感等意识唤醒,最终目的是充分发掘受教育者的发展潜能,使其形成健康的人格,并最终成为“自我实现的人”。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意味着学生具备了一套合理的价值体系指导自己的选择,从而能变得更坚强、更健康、更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和对自己的生活承担责任,并主动改造他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二)课程设置选修课是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我国素质教育计划的逐步推进,选修课字课程设置中的比重会不断扩大,其重要性也就变得越来越显著。马斯洛的“自我实现”教育观和罗杰斯的“学生中心”教育观,是人本主义课程观的理
f论来源。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认为教育的职能和目的,从根本上说是人的自我实现。而罗杰斯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写到“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惟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由此出发,正如全美教育协会NEA的报告所说,人本主义课程是以“人的能力的全域发展”为目的的。自我实现的人格理想是人本主义课程的核心,这种人格的中心课题是情意发展和认知发展的统一。人本主义课程提倡情意教育认为认知学习必须同情意、情感相结合,心智发展必须同情绪发展相结合,要注重审美情操和艺术判断的培养,强调教育要与学生的现实挂钩,教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