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非常有情趣,总能意识到世界之美的人;是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并力图用工作来改善世界的人。这种几近完美的人是极少的。因此马斯洛认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自我实现只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状态,是一个逐步走向成熟,逐步发展或发现真实的自我,逐步发展现有的或潜在的能力的过程。
f正如马斯洛所言,自我实现意味着“他更真正地成了他自己,更完善地实现了他的潜能,更接近他存在的核心,成了更完善的人。”因此,马斯洛的教育功能观是一种追求人类共同的、美好的人性的过程,它超越了阶级的对立,超越了民族、种族的不同,其实质就是促进人的潜能的发挥,造就自我实现的人,完善人性,实现人的本质。为了造就“自我实现”的人,马斯洛提出教育应给学生足够的、有限度的自由,教育过程应该关心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关心学生的自律能力、自发性和创造性的同时发展。教育要让学生懂得,爱国主义、民主精神及生活进步等豪言壮语意味着人们为达到某一目标,一小时接一小时,一天又一天地工作。有必要让学生“学会直接地用新鲜的目光检验现实”。因此,教育应与生活相结合,少关心些结果,多关心些方法;多关心理解力、判断力、良好情趣与生活知识的发展。他大胆地提出,教室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受教育的地方,并非所有的知识都从书本中学到,都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并非所有知识的获得都可以通过笔头测验的方法来衡量。学生要获得聪明才智,需要经过实际体验、尝试错误、成功、失败、沮丧、痛苦。所有这一切都是整个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部分。二、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一)培养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研究的一个永恒话题,是制定高等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人本主义者认为教育应当“以人为本”,强调在教育中应使学生认识自我,以建立起适当的自我价值取向。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等教育,应致力于学生心理的研究,掌握个体的心理特征,并根据其心理发展规律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高等教育目的的制定准则应是实现个体发展需要,同时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个体发展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统一。因此,我们应根据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把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区别地进行引导,对学生正当的个人需要应设法满足并引向高层次的目标。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在自我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有不同的需要,只有这些需要获得满足,才能达到自我实现。由于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呈现明显的结构性变化,这也昭示教育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