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的手术目的、时机和手术方式。(4分)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①引流脓液,减少毒血症症状(1分);②阻止急性骨髓炎转变为慢性骨髓炎(1分)。手术治疗宜早,最好在抗生素治疗后48~72小时仍不能控制局部症状时进行手术。延迟的手术只能达到引流的目的,不能阻止急性骨髓炎向慢性阶段演变。手术有钻孔引流或开窗减压两种。钻孔引流:在干骺端压痛最明显处作纵形切口,切开骨膜,放出骨膜下脓肿内高压脓液。如无脓液,向两端各剥离骨膜2cm,不宜过广,以免破坏骨密质的血液循环,在干骺端以4mm口径的钻头钻孔数个。(1分)开窗减压:如有脓液逸出,可将各钻孔连成一片,用骨刀去除一部分骨密质,称为骨“开窗”。一般有骨膜下脓肿存在时,必然还有骨内脓肿。即使钻孔后未发现有骨内脓肿损伤亦不大。不论有无骨内脓肿,不要用探针去探髓腔,亦不要用刮匙刮人髓腔内。(1分)4慢性骨髓炎的手术指征和禁忌症。(4分)手术指征:有死骨形成(1分),有死腔及窦道流脓者(1分)。手术禁忌证:1.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时不宜作病灶清除术,应以抗生素治疗为主,积脓时宜切开引流。(1分)2.大块死骨形成而包壳尚未充分生成者,过早取掉大块死骨会造成长段骨缺损,该类病例不宜手术取出死骨,须待包壳生成后再手术。但近来已有在感染环境下植骨成功的报告,因此可视为相对性禁忌证。(1分)5慢性骨髓炎死骨的形成及其去向。(6分)慢性骨髓炎坏死的松质骨逐渐被吸收掉,并为新骨所替代。坏死的骨密质其交界部分先
f行吸收,最终脱落成为死骨(1分)。坏死的骨脱落成为死骨需数月之久。由于缺乏血供,死骨不会脱钙,相反,还比邻近的骨组织更为致密(1分)。在罕见的情况下,感染完全控制住,坏死的骨不再脱落,而逐渐由爬行替代过程所吸收掉,这种过程亦需数月之久(1分)。一旦死骨脱落,便处于四周完全游离的空隙内,死骨浸泡在脓液中,吸收非常缓慢,甚至停止吸收(1分)。为了使感染局限化,周围的骨骼逐渐致密、硬化;外周骨膜亦不断形成新骨而成为骨壳(1分)。少数病例整段骨干脱落成为死骨,由新生的骨壳包围着,骨壳逐渐变厚,致密。骨壳通常有多个孔道,经孔道排出脓液及死骨碎屑至体表面(1分)。6慢性骨髓炎消灭死腔的方法。(5分)
慢性骨髓炎消灭死腔方法有:(1)碟形手术:在清除病灶后再用骨刀将骨腔边缘削去一部分,使成平坦的碟状,以容周围软组织贴近而消灭死腔。本法只用于死腔不大,削去骨量不多的病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