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统的要素短缺工学结合缺少管理体制、教学制度、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支撑,企业单位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成为模式实施的一大障碍,学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2、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的改革滞后
f中职学校专业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大多是由国家统一规定,没有体现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难以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更没有体现职业教育以发展技能为主的本质。大多数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重理论轻技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3、中职学校师资薄弱教师理论教学有余而实验经验不足,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灌输式,难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生可持续发展空间小。4、学生教育管理难度大实行工学结合后,学生处于半工半读状态,其思想品德教育、实习管理等问题将会增多,难度将会加大,如何适应新的形势要求,改革和创新学生管理办法,是学校面临的一大难题。三、地方中职学校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中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实用型劳动者。因此,必须强化对中职学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办学模式应多元化,教学模式应多样化。(一)创新管理体制,为推进工学结合提供制度和条件保障1、实行教学管理改革创新,完善教学管理体制一是进行学制改革,把全日制与半工半读制结合起来。学校可把三年学制分为两段。第一学年全日制,在校学习;第二、三学年半工半读制,在企业边工作(包括实习)边学习,时间安排上要适应半工半读模式,学生入学后,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学习基础课程和共同课程,第二学期学生按照本人志愿,自主选择某一模块开始
f专业学习。学习合格后,第三学期到已经联系好的企业进行带薪顶岗实习。第四学期回到学校进行其他工种的学习,合格后,再到企业进行带薪顶岗实习,依此类推,直到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内容,达到毕业要求为止。二是实行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把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结合起来。为适应学习者的需要和企业用工制度的规定,学生两年学习期满,考核合格,先发放相关职业证书,让学生顺利与企业签定劳动合同。凡继续完成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坚持边工作,边学习,且考核合格的,在三年学习期满时发中职毕业文凭。三是把原本在校内实施的专业课程,放在工厂的真实环境中进行。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结合生产实际,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工作安排选择白天或晚上参加集中授课,可解决学生“工有余”而“学不足”的问题,保证专业理论课的授课量。四是实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