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书笔记作者简介: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江苏省无锡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斋号素书堂、素书楼。七岁入私塾,1912年辍学后自学,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1967年移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历史所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著作辑为《钱宾四先生全集》,凡甲、乙、丙三编,计56种54册,约1500万字。其中《先秦诸子系年》为钱穆的代表作。1990年8月30日,钱穆在台北逝世。本书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是钱穆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整理的一系列国史制度知识。他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括与对照,叙述因革演变,指出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指我们中国几千年的政治不是一团漆黑,而是有得有失的。但中国的几千年一言以蔽之曰“封建专制”则是钱穆先生所反对的了。钱先生论得论失,主要是肯定其得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在政治制度、人事上的建树。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有其自身的价值立场和运行机制,我们要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
f从秦到清两千年,我们对以往的传统,至少不能很简单地说它是专制政治了。我们平心从历史客观方面讲,在政治上,当然有很多可贵的经验,但也有很多的流弊。以前曾不断地修改,以后自然仍非不断地修改不可。从这两千年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对以往传统政治,找出几条大趋势。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绝不该忽略中国传统政治,我们的文化精神偏重在人文界,尤其是儒家的报负,一向着重修齐治平。钱穆说不能以专制黑暗四字抹杀我们的历史,而应注重人事与制度,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反驳历史意见,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惟其一切制度都不会长久下去才使我们在政治上要继续努力永久改进。”所以,任何制度,绝不会有利无弊,不会历久不变,但如果适合国情,与时俱进,借鉴吸纳,就会推动一国日新月异,繁荣昌盛:任何政治,不可能一枝独秀,不可能因循守旧,它只有与国家人民的利益直接挂钩,与经济文化等密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