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书笔记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书笔记《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主要描述了从汉代到清代的政治政策包
括政府组织结构、选举政策、经济制度、兵役制度等并加以分析它的好坏及对历史的影响。本文主要是从财政方面讲述中国历史政治得失对经济的影响。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取得的所有社会资源的总和。中国历代的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源于税收收入、国家对某些行业经营权的垄断比如盐铁专卖等。以下是对各个朝代赋税制度的简单概括。
汉代对于田税有“十五税一”、“三十税一”、甚至“百一之税”的政策这么低的税率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税收负担可以说真正地做到了轻徭薄赋。但它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它未能“平均地权”这就让地主钻了空子造成了地主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的现象。汉代设立的“征”即山海池泽之税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同时“盐铁政策”的设立使国家垄断盐铁的经营权盐铁变成国营和官卖。这同样大大地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盐铁专卖”是国营企业的源头。
f唐代实行的“租庸调”更是一种“轻徭薄赋”的制度并且它“使有身者同时必有田有家”使得大家都有土地并且“四十税一”税收的税率也较汉代有所降低这个制度就较为完善地解决了汉代旧制使得贫富差异明显的问题。但是好景不长后来为简化税收手续而设立的“两税制”这一中国田赋制度上的最大变更又加重了税收也加大了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宋代的赋税制度大体也是延续着两税制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历史遗留下来形成的“差役法”为了避免地方私家为政府办公差破产之苦政府制定了“免役钱”出发点是好的但需要人人出钱免役有些荒唐又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明代有“皇册”和“鱼鳞册”鱼鳞册在开始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兼并之风的增长但积久弊生民间借舞弊取巧仍能悄然兼并。明代的“一条鞭法”最初实施的时候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简化了税收的手续但只适合在局部地方实行。实行的后期存在很大问题。
清代的赋税制度所谓“地丁摊粮”只收田租不收丁口税表面看上去很仁慈像是减少了百姓的税收负担。但其实两税制的时候早已把丁税摊入地租这一制度并没有减轻百姓的负担它只是清政府欺骗性的“仁政”。
f每个朝代有其不同的理想侧重点也不同导致了制度的不同比如汉唐两代虽然有在减轻赋税但汉代侧重于“不让民过富”于是除了减少土地税外还创立了盐铁制度对经济上层有一定限制。而初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