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水量丰富。
库区出露的地层自老至新分别为:侏罗系上统南园组第二段(J3
b):浅灰色流纹质凝灰岩、凝灰熔岩、流纹岩夹硅质岩、粉砂岩。分布于库区中段月洲溪支流,厚度>610m;侏罗系上统南园组第三段(J3
c):深灰、紫灰色英安岩、流纹英安质晶屑凝灰熔岩。分布于库尾及中上段嵩口、溪口一带,厚274~1769m;侏罗系上统南园组第四段(J3
d):深灰、紫灰色流纹英安质晶屑凝灰熔岩、流纹岩、凝灰岩。分布于库区中段溪口至溪北之间,厚度>1619m;白垩系下统石帽山群上组下段(K1sh2a)紫红、紫灰色凝灰质砂砾岩、含砾砂岩,分布于库区中上游地段,厚度150~719m;白垩系下统石帽山群上组上段(K1sh2b)深灰、紫灰色流纹质凝灰熔岩、紫红色流纹岩、熔结凝灰岩及玄武岩,夹粉砂岩、砂岩分布于库首大片地区,厚度大于1493m;
早白垩世(γπk1):侵入之浅肉红色次花岗斑岩岩脉,分布于近坝库首局部地段,脉宽25~160m;
第四系冲积堆积(Q3al)(Q4al):成分为壤土、砂壤土及砂卵石,为河床及阶地堆积,结构较松散,厚度一般1~3m;
第四系残坡积(Qedl):棕红色、棕黄色粉质粘土、粘土夹碎石,库区两岸山坡表部普遍分布,厚02~5m。
库区地质构造以断层发育为主,其中F7、F9两条区域性断层切割库盆,其余均为小断层,对水库区的影响不大。
F1断层(井后断裂):为一压扭性断裂。于近坝库首切过河床,断层属石牛
f山环状构造西北半环之东北段,长5km,产状:N80°W~S80°W,NE(NW)∠50~70°,走向自北西转为东西向弧形展布,倾向南西或北东,呈扭曲状,北东盘为逆时针扭动。断裂发育在石帽山群之火山岩及次花岗斑岩中,岩石破碎,破碎带宽25~3m,破碎带以角砾为主,局部夹粘土,糜棱岩化,胶结一般,水平擦痕发育。
F9断层(白杜断裂):为一压扭性断裂。该断层在距坝址上游35km处的白杜、溪北一带出露,产状N30°~40°E,SE∠70°~80°。破碎带宽25~3m,破碎带以角砾岩为主夹少量粘土,见有硅化现象,胶结良好,沿断层见有泉水出露,流量q01Ls。
水库两侧地形较缓,未发现大型滑坡或崩塌体,在自然状态下库岸边坡稳定性良好。
库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类型主要有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水量贫乏,连通性差,地下水循环缓慢,向河床及两岸沟谷排泄,据调查,库区两岸冲沟中均有地下水呈下降泉形式出露。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基本为孔隙潜水,与河水、溪沟水等地表水联系密切,动态变化明显;
3、坝址工程地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