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的整合
【摘要】结合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并使之与科学课程有效整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习成绩,成为21世纪知识与能力并进的创新人才,这是教育现代化所要求的,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小学科学课整合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科学教育从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重视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的教学方法转移到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的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上。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个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方面,即: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个人的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获得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我认为科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是落实教学目标的有效方式之一。下面我将从三方面进行阐述。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探究的兴趣,引起学生研究的欲望信息技术使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获取直观而形象。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直观记忆力远远胜过抽象记忆力。实验证明:单凭听觉获取知识,只能记忆百分之十五的内容;单凭视觉获取知识,只能记忆百分之二十五的内容;但如果同时调动视觉与听觉,就能记忆百分之六十五的内容。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声、电、光、影、形、色等多元素的功能,使科学教学突出形象性,注重感染力,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同时得到刺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的探求知识。因此,应根据教学内容利用电教媒体,为学生创设犹如“身临其境”的情景,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教材《我们自己》一课中有一节叫“我的手”,教学时先利用多媒体,放映一部关于警察如何根据指纹来寻找犯人的小电影,接着启发:影片警察是根据什么来判断那一个人是犯人呢?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此时学生探究的欲望强烈,学习兴趣浓厚,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二、利用信息技术克服室外考查的困难,帮助学生直观有序认识事物发展规律小学科学中介绍的一些知识连接着广阔的自然界,室外观察和考查是科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由于环境的局限,特别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全寄宿制的小学生,对自然界的许多事物缺乏感性认识。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室外考查的困难,还可以设计一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