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论文摘要中学语文教学的形势发展使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可从五个方面入手让学生领会美的心灵、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结构、美的整体效果。从而达到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
近年来中学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的量逐渐增大即将面世的中学语文新教材还将增大文学作品的量由此而知审美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位置愈来愈显得重要。也许有人会问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美育不就包含在德育之中吗现在又提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究竟有没有这个必要美育和德育的关系的确非常密切但二者毕竟不完全相同。只讲德育不提美育至少是不够完善的。从一定的意义上说美育具有形象性、情感性、趣味性使德育的内容和形式变得更为丰富多彩更为活泼而富有生气。语文教学有一个传统的说法叫作“文道统一”若问文道如何统一呢文道统一于“美”或者说“美”是文道统一的契机。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有这样一句话“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这里的“采”就是“美”。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应该抓住这个关键。审美教育通过它特有的手段和途径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教育效果是明显的。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结合具体的教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让学生领会
一美的心灵心灵美是指人的内在精神的美。这种内在美必然表现于外部即语言和行为的美。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展现了多少具有心灵美的光辉形象啊有坚持正道的屈原有忠贞爱国顾全大局的蔺相如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有正气浩然“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等等。教师善于通过课文本身所具有的文学因素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使他们从这些人物的心灵美中得到陶冶产生一种愉悦之感不仅对语文学习增加兴趣而且以作品中的光辉形象为榜样努力去追求心灵美做些有益于人民的事在他们的一生中将是受益无穷的。除正面人物外课文中还有一些反面人物的形象。作家塑造人物形象总是力
f求通过个别反映一般通过个别的艺术形象反映一定社会的生活本质。作家通过反面人物对生活中的丑恶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实际上是从反面对美的事物和正面人物进行推崇和赞扬。
因此教师在分析别里科夫的顽固保守路瓦栽夫人的醉心虚荣周朴圆的假仁假义等等都不要从概念出发而要紧扣作品的语言和主题剖析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引导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