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始终把旅游业放在重要支柱产业的位置来培育,推动旅游业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规模日益扩大,地位逐步提高,为我市加快发展旅游业提供了现实机遇。“十一五”期间,全市新上旅游项目46个,投资额达到10亿元。旅游星级饭店达到25家,旅行社达到28家,分别比5年前增加了15家和8家。共接待游客10588万人次,年均增长1837。旅游业收入增速年均达到3272,总收入在5年间增长了5倍多,达到5071亿元。
(四)威胁分析
1竞争压力较大。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以其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吸引着人们的注意。虽然每年游客的数量都有显著的提升,但是景区的数量也在不断的争多,各个地区也相继重视并发展旅游业,客源逐渐被分散,旅游竞争越来越激烈。
2差距明显。通辽市旅游业链条延伸度低,“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还不完善,A级景区、星级宾馆、旅游购物场所的数量不多,接待能力不够。旅游业整体竞争力不高,主题形象不鲜明,娱乐服务项目档次较低、规模较小,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还不能适应发展需求。
三、通辽市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
f通过对通辽市旅游业发展的客观分析,可以看出其旅游发展是机遇和挑战并存,需要及时抓住机遇,善于迎接挑战。因此项目策划上,应扬长避短,整合通辽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开发出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促进通辽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1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完善管理。建立一支专业的、成熟的人才和服务队伍,提高经营和管理水平。人才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因而在从业人员素质的培训上,应该定期举办旅游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班,重点提高基层从业者的相关文化素质。同时还要与内蒙古地区高校合作,吸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通辽市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创新和活力。
2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通辽市旅游业还在起步阶段,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有待提高,基础设施的不完备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旅游功能的发挥,也会影响到通辽旅游形象和旅游收入。为此政府应该提供财政以及政策上的支持,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创造优良的旅游环境,打造一个拥有良好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保障的旅游名市。
3确立特色鲜明的主题,加大宣传力度。近年来,内蒙古各盟市都在研究本地区旅游的唯一性,推出了“呼伦贝尔大草原”、“苍天般的阿拉善”、“天堂草原,魅力青城”等品牌,使它们具有了不可复制和独一无二的优势,并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