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通辽市旅游业发展研究
作者:乌日汗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4年第2期
一、通辽市旅游业的现状
通辽市“南部沙漠、北部草原、中部湖泊”的资源布局,特色鲜明,适宜都市消费群体“回归自然”的旅游需求。通辽是蒙古、契丹等北方民族的发祥地;是清朝国母孝庄文皇后、一代名将僧格林沁、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生长之地;也是全国、全区蒙古族人口最多的地区,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素有蒙古族民歌之乡、安代艺术之乡、中国马王之乡的美誉。其人文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极具旅游开发价值和潜力。
通辽市旅游业起步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以外事接待为主。伴随着全国旅游大环境的发展,我市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人数和收入不断提高。截至2012年底,有A级景区22家,AAA级景区达到10家,4A级景区3家;有星级饭店30家,旅游接待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以原始草原、沙漠风光、民族风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骨架的旅游格局。旅游总收入912亿元,同比增长401。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375万人次,同比增长252。
二、通辽旅游业的SWOT分析
(一)通辽旅游业的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通辽市区位地缘得天独厚。地处内蒙古的东南部,东临吉林省,南接辽宁省,北靠兴安盟,西连赤峰市,是东北、华北相连的重要结合部和交通枢纽。是周边大中城市和地区的居民领略内蒙古大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最近、最方便、最经济的首选地。经济地理区位在东北经济区同环渤海经济区之间,区位优势明显。
2资源优势。通辽市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特色突出,开发价值很高。草原、沙漠、山峰、森林、湖泊、泉水、名胜、蒙古族风情、历史文化一应俱有,分布广泛。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青沟、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莫力庙、科尔沁草原风光的典型代表珠日河草原旅游区、沙地特殊景观沙漠怪柳等景点。通辽市还是红山、富河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名胜古迹相对较多,主要有燕国北长城、金代界壕、元代佛塔、辽代古墓群、清代库伦兴源寺和奈曼王府等。旅游资源的组合优势明显。并且通辽市的大多数优质旅游资源如山地草原、辉特扎哈淖尔原始草原旅游区、库伦旗塔敏查干沙漠等,不仅资源的原始属性并未被破坏,而且旅游开发也尚未大规模进行,像大青沟原始性仍保存较好,其原始森林旅游区是典型的原始景观。这种原始性优势为通辽市旅游资源的可持续生态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辽市人文旅游资源和蒙古族传统文化独具特色,在国内外久享盛誉。这里是蒙古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