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匈奴等北方民族的发祥生长之地,是大清国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一代名将僧格林生长之地。民间还流传着大量关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传奇故事,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并且通辽市是内蒙古自治区和全国蒙古族人口绝对数最多的地区,世代家居的蒙古族人民到现在仍保留着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惯,民族风情浓郁,且与众多旅游景观相融合,构成了通辽市“唯我独有”的旅游内容。此外,这里还是世界著名的蒙古族民歌之乡、安代舞之乡、马王之乡,每年在这里都将举办各类独具蒙古族特色的节庆活动。所有这些对国内外旅游者都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二)通辽旅游业的劣势分析
f1产品资源开发程度不高。虽然通辽的旅游资源丰富,但是也存在一定劣势。通辽各种类型的旅游产品及资源虽都已经具备,但是很多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造成资源没有充分开发利用或是闲置。并且景区经营的项目都大同小异,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2资源和产品同质化,竞争较大。通辽市旅游资源与内蒙古其他地区相冲突,草原,北有呼伦贝尔大草原,西有锡林郭勒大草原;温泉,北有阿尔山温泉,西有热水神泉;冰雪旅游还有哈尔滨。而且其影响力及竞争力都较弱,且开发的项目及产品不仅有所不及,还重复,没有鲜明的特色。
3游客停留时间较短,经济效益不高。通辽市的旅游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住宿、餐饮等基础接待设施环节薄弱,各项娱乐项目还没有成体系,致使游客消费结构单一,消费链过短,主要以一日游为主,直接影响通辽市的旅游经济效益。
4旅游受季节影响明显。旅游业是一个脆弱性的产业,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季节的影响,北方的旅游更是如此。北方旅游严重依赖于草原旅游资源,草原旅游资源受季节变化影响非常大,且通辽冬天比较寒冷,游客的住宿及出行都不方便,所以通辽市冬季旅游项目空缺,淡旺季非常明显。
5当地政府重视程度不够。通辽一直是以农牧业为主,旅游业经济比重较低。各级政府对旅游认识程度不深,旅游观念不强,所以各级财政对旅游支持较弱,导致通辽市旅游业发展缓慢。
(三)机遇分析
1国内休闲旅游时代的热潮。国内旅游持续升温,境外客源渠道拓宽,旅游客源总量不断放大。各个地区旅游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2旅游荣誉众多。近几年,通辽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并通过国家验收,并且先后荣获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最具发展潜力城市、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之一等多项殊荣。
3政府大力支持。近年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