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说明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1课程性质《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是为适应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贯彻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精神,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中幼儿教育课程建议模块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而开设的课程,它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对于实现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是一门交叉学科,以卫生学、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原理为指导,研究托幼机构的保健问题,旨在使学前儿童健康发展。它不仅注重儿童的现实保健问题,更注重儿童的健康行为的养成;不仅注重托幼机构环境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也强调学前教育工作者在保教的过程中对儿童健康的维护和促进。该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广,包含了解剖生理学、心理卫生学、预防医学、学前教育学等学科的重要内容。本课程4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2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旨在培养学生对学前儿童进行卫生保健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生理特点、生长发育的规律、营养需要、疾病预防等专业知识基础上,掌握学前儿童一日生活管理、膳食管理、疾病和意外事故预防预防及心理保健,创设清洁、安全、卫生、健康的环境,形成对学前儿童一日生活环节的科学管理、营养保健、一般护理、急救、心理疏导等技能,树立科学保教的观。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践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课堂实训、模拟练习相结合,学生讨论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增强授课的生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下复习,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做到知识的灵活运用。3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本课程共包括五单元内容,每一单元的结构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溶为一体,以满足培养托幼机构幼儿教师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能力的要求。第一单元主要介绍学前儿童的生理发育与生活管理,旨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生理发育特点、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学前儿童生活环节管理、形态指标测量与评价技术,使学生能科学地组织学前儿童的一日生活各环节;第二单元主要介绍学前儿童的膳食管理,旨在让学生了解掌握饮食营养的一般知识以及学前儿童的营养需要、幼儿园膳食配置与评价,使学生能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