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对企业共青团工作的思考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共青团工作的环境和条件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共青团工作应如何及时找准与公司生产经营的切入点,应如何实现与企业生产经营同频共振,应如何发挥好团组织在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职能作用……,是摆在共青团组织面前的又一新情况和新课题。一、企业共青团工作现状共青团工作职能未能充分体现。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教育、团结青年的职能;参与和监督的职能;维护和代表青年利益的职能。可以说企业团的职能覆盖了青年的生活、工作、学习及成长、成才等诸多方面。可在实际工作中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企业团组织的职能并未得到充分体现。一是缺乏资金、阵地等硬性条件。二是缺乏科学、规范的工作运行机制。三是团干部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企业团组织不能满足青工发展需求。当前,企业的员工,大多是70年代、80后的青工。而作为现代青年人因受外部环境和网络等e时代的一些知识的影响,思想活跃、易接受新鲜事物,同时逐渐形成了注重自我价值和个性发展,而又务实求真的多元化性格特征。他们希望企业能为青年人提供发挥才能的空间,个人价值得到他人尊重和认可。同时,追求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统一,注重实
f际,看重实惠、崇尚时尚,希望拥有较高的物质收入和生活质量。与实现个人价值和适应企业竞争压力相联系,青年人渴求知识、渴望成才,学习的自觉性空前提高。另外,他们反感形式主义的东西,厌恶空洞的说教,希望团组织能够代表青年利益,为他们提供具体而实际的帮助。而企业共青团组织受传统体制影响及资源、手段的局限,“群众性”特征淡化。团组织日常开展的青工思想教育和文化活动,内容单调、形式单一,说教色彩重,缺乏吸引力;在服务青年成才和维护青工利益方面,团组织又因缺乏资金、政策、活动载体和阵地而作用发挥较差。共青团不能满足青工发展需求导致团员青年素质滑坡、团组织缺乏凝聚力的现状。
按部就班工作不能适应创新要求。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管理体系的进一步科学严密化,对共青团的工作领域、业务层面及绩效要求有了更新的要求。目前,部分团组织缺乏规范、科学的管理体制,工作目标笼统,活动内容单一,主观随意性大,没有一套有效的操作机制和硬性的考核制度。团的干部缺少专业技术知识和生产管理经验,想干事却又不知干什么或怎么干,导致团的活动浮于表面,缺乏实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