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的规划建设,充分发挥了高等教育资源的聚集效应,进一步增强了全市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能力,有效促进了高校与城市和产业结构的互动。类型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市继续加大高中阶段教育的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普职教育协调发展,进一步开放职业教育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建省外生源基地,努力扩大职业教育规模,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进一步改善。“十一五”以来,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教
235
f育的比例均稳定在50左右,18年为471,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861万人,目标实现度为861。受生源迅速减少及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职业教育规模增长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年增长较18年减少了71个百分点。专业科类结构调整初显成效。中等职业教育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满足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围绕全市“双重”、“三创”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积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水平,200618年加工制造、商贸旅游类等社会需求旺盛的科类规模进一步增长。加工制造类、商贸旅游类在校生规模年均增长分别达37和93。其中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汽车制造和维修、宾馆服务管理、烹饪等专业招生年均增长在5以上。(四)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围绕教学中心,通过优化教育教学策略,强化教研科研,实施精致管理,基础教育以“小学减负,初中减压,高中增效”为要求,职业教育以强技就业为导向,教育质量的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高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18年,本二上线人数达12777人,是18年的198倍,本二万人口上线率达278,提高了138个万分点,创历史最高水平,学科位次大幅前移,全市普通高中办学质态明显提升。几年来,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实施“订单式”教育、加强就业指导、健全就业工作网络、拓展就业基地,省重点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依旧保持供需两旺的良好态势,就业率继
335
f续稳定在98以上。(五)师资素质显著增强全市各级各类教育专任教师合格率已基本达到规划所确定的预期目标,通过实施学历提升工程,高学历教师比例提升显著,18年,全市幼儿园、小学专任教师具有大专及以上的比例达678和814,较18年分别提高了21和25个百分点,目标实现程度为968和957,初中本科及以上比例达746,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及以上比例为468,较18年分别提高了324和32个百分点,目标实现程度分别为932和936。职称结构进一步优化,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