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
作者:马力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8年第09期
语法系统里的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中得到反映。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让我们对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加深入。
一、多义句
所谓语法歧义指的是句子的多义现象。一个词不止一个意思叫做多义词,那么一个句子不止一个意思也可以叫做多义句。多义句有两种:
1句子里有某个(些)词是多义词,因此,句子相应的就成了多义句,例如:他一天不吃饭也不行。“饭”或指米饭,或指每天定时吃的饭食。与此相应,这个句子也有两种意思:一种意思是说他一天也不能饿着,另一种意思是说他天天都得吃米饭。这种多义句不牵涉句子的结构,是词汇范围里的事,与语法无关,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2语法上的多义句,例如:“反对的是少数人。”离开了一定的上下文,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确定的,因为其中的“反对的”可以指“反对者”(施事),也可以指被“反对者”(受事)。这个句子不止一种意思,跟“反对”这个具体的词的意义无关,因为我们把“反对”换成别的动词,句子还是可能两种意思。例如:
看的是病人
关心的是她母亲
扮演的是一个有名的演员
援助的是中国
相信的是傻瓜
事实上,只要动词是双向的,句子都可能有两种意思。由此可见,这些句子的“多义性”是代表这些句子的抽象的“句式”所固有的,并不是组成这些句子的那些具体的词的词义引起的。
二、产生歧义的原因
语法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找出语法结构和语义之间的对应关系。如果我们能够把多义句式分化为单义句式,那就说明我们在语法结构上找到了产生歧义的原因所在。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目前,能够用来分化多义句式的依据不外乎:组成成分的词类;层次构造;显性语法关系;隐性语法关系。
以下分别讨论这四种情况。
(一)比较“在黑板上写字”(后简称S1)和“在家里吃饭”(后简称S2)的构造都是“在MPDM”,但是,这两个句子是有区别的。S1可以变换为:把MDMP。S2不能这样变换。在S1里,“在MP”表示的是人或事物(M)的位置。在S2里,“在MP”表示的是事件(DM)发生的场所。如:“在火车上写标语”,有歧义。这个句子可以理解为“把标语写在火车上”,也可以理解成“坐在火车上写标语”。在前一种意义上,句子可以变换为“把标语写在火车上”,是S1;在后一种意义上,不能这样变换,是S2。可见这个句子所以有歧义,是S1和S2两种句式重合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