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17.《猫》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朗读课文,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2通过快速阅读,找出三只猫的特点及作者三次养猫的感情变化。,3理解作者同情弱小、勇于自省的精神;学会关爱动物,珍视生命。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上课之前老师想作个现场调查家里养过宠物的同学有多少统计想请两个同学说说为什么要养小宠物你从中可以获得哪些乐趣学生发言教师适时点评明确养宠物的理由大体是有用猫捕鼠、狗看家有趣小鸟学舌相互嬉戏有情与人相伴心意相通。补充在与动物相处的过程中还可以引发更多的对于人性的思考。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作者通过自己养猫的经历来感悟人性。(2)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dì),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著有短篇小说《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3)问题(1)“我”养了几只猫分别在哪几段重点描写?明确:给文章分段。12,3141534
f问题(2)养的几只猫各有什么特点试着自己设计一张表格将几只猫的特点列举出来。
问题(3)作者每次养猫都是什么样的结局?明确:“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第一只小猫病死,第二只小猫亡失,第三只小猫冤死。问题(4)对于他们的死亡或失踪,“我”的心情产生了一种什么样的变化?明确:1第一次“我心也感着一缕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原因曾经感受过的“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就这样逝去了让人悲叹心酸。第二次“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原因除了有亡失小猫的伤心更愤恨自私、冷漠的丑恶人性。第三次“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原因“我”的内疚和自责永无改正的机会了是强烈的痛苦。第一次“酸辛”对猫→第二次“愤恨”对人→第三次“难过”对己。这个问题的引导很关键可重点板书学生如果觉得难以理解可通过提炼每一次感受的核心词导入再明确针对对象再完成比较(由于各种原因,这一点没有进行引导、讲解。)变化过程由关注动物的生命到反思人的本性。
f问题(5):对于他们的死亡或失踪,“我”的心情产生了一种什么样的变
化?
感情线
快乐
更快乐
永不养猫
酸辛
对猫
怅然愤恨
对人
十分难过,自责
不太喜欢
对己
愤怒

通过自家的养猫经历作者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了其中折射的人性特点有人
自私自利、夺人所爱有人冷漠麻木、无动于衷也有人居高临下、主观臆断
这都是对弱者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