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知识。听力中阶段教师只是反复播放录音,并要求学生逐句重复,对某些知识点再次进行详细讲解。学生口语表达的机会就是对听到材料的重复。学生要严格遵守课堂秩序,在没有教师允许的情况下,没有语言输出的机会,有发言机会的学生口语输出也不一定充分。最后,和学生统一核对答案,对于答案中出现的错误统一纠正。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在实验班的听力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介绍了图式理论,并把该理论应用到整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当中。教师帮助学生树立适当的听力目标,优化各种听力要素,提高学生图式意识,在图式理论的指导下,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理解水平。在听前阶段,教师充分重视语言图式的建立,努力完成“自下而上”的微观信息处理过程。同时重视“自上而下”的宏观信息处理过程,把被动地听变成积极主动地听。在听前阶段中,学生头脑中的既存相关知识需要被激活,教师采用课堂活动导入主题,引入背景,使学生头脑中图式之间的空档得到了有效地填充,原有图式得到了扩展和修正,新的图式得以生成,为听力理解扫清了障碍。听力中这一关键阶段,教师应该更多地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听和思考的速度是正常说话速度的四倍8,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这个时间差里积极思考、提前预测,利用假设、推理、分析等思维形式积极主动地听。听力后阶段是反馈的过程,也是学生听力过程和理解过程的延伸。教师重新播放听力材料,展示关键词,新生成的图式得到加强,从而变成今后学习内容的原有图式。通过以上听力课堂活动,学生由被动的听者转变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在听之前,图式被激活,在听力中,技巧被点拨,听之后,图式得以重建,听力理解能力逐渐提高。为了比较两种不同教学模式的效果和学生成绩,分别对两个班级进行了实验前测试和实验后测试,实验数据由SOFTWARESPSS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项听力测试设计题型相同,具体题目不同。总分均为35分,每项测试分别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听短对话选择答案(8分);第二,听长对话选择答案(7分);第三,听录音填空(10分);第四,听文章选择答案(10分)。下面是两个班级实验前、实验后的测试数据:表1实验班的Mea
s(平均分)及Sta
dardDeviatio
(标准方差)ECNumberMi
imummaximumMea
SDScore1405251488417Score24012312018455注:Score1代表实验前数据,Score2代表实验后数据。表2控制班的Mea
s(平均分)及Sta
dardDeviatio
(标准方差)CCNumberMi
imummaximumMea
SDScore1406241348426Score2409271684458注:Score1代表实验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