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者之间的交互
作用使得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联动效应达到最大化,从
而分享尽可能高的“发展红利”,完整实现“区域发展动力、区域发
展质量和区域发展公平”三者在内涵上的统一。
城市发展的轨
迹告诉我们,其空间形态的演进,具有明显的特征:
城市的点
状表征:0维模式(传统城市中心,强调集聚性,容易产生城市病)。
城市的线状表征:1维模式(沿江沿路城市带,强调通达性,腹地相
对狭小。
城市的面状表征:2维模式(城市群,强调网络性,
功能相对不对称)。
城市的体状表征:3维模式(组团式城市
群,强调等级、有序、互补和立体协调性,最大限度获取“发展红
521
f利”)。
而大力培育组团式城市群,既是中国城市化战略进程
的跃升,也是中国新一轮财富涌流的高端载体,更是统筹城乡发展,
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实现城乡区域一体化的必然举措。
今后中国必须首先坚持发展三大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组团式大城市集
群,打造中国城市化建设中的主力与经济增长能力的“航母”。国家
三大组团式城市群必然是大、中、小城市“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
体优化、共建共享”的城市体系,以寻求资源利用的空间最大“整合
交集”为根本出发点,让发展红利得到充分体现。
组团式城市
群发展模式的战略突破主要表现为:
(1)避免了城市摊大饼
式的单极化扩张。
(2)形成了以大、中、小城市相协调为特
征的区域镶嵌体系。
(3)建立了以地缘经济为基础的城市空
间布局与城际战略联盟。
(4)构筑了以产业链为核心的城市
等级系列集合。
(5)实现了效率最大化的城市结构在区域中
的逻辑充填。
(6)充分协调自然社会经济的城乡时空耦
合。(7)体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良文明典范。用
组团式城市群代替单一城市扩张:经济上可以取得台阶式的提升;社
会上可加速消除二元结构;生态上可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文化上便
于多样性的充分交融;系统上形成等级有序的效率体系。十一、三大
组团式城市群是获取“发展红利”的最佳载体
改革开放20
多年来,中国发展的整体表现呈现出“点状拉动”的经济增长形态。
以4个经济特区为起始,紧接14个沿海开放城市,近50个国家级经
济技术开发区和50余个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上海浦东、北京中关
f范文最新推荐
村、武汉东湖、陕西杨陵等,努力发挥点状突破的带动作用,起到了
窗口、辐射和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