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昆曲《牡丹亭》中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作者:王润霖来源:《大观》2017年第04期
摘要:昆曲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个分支,不仅与整个文化背景息息相关,而且还与我国的传统美学思想一脉相承。其中昆曲的代表作《牡丹亭》更是我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审美意识和思维方式等多方面的特征表现。本文试图从昆曲《牡丹亭》中游园惊梦一篇浅析其中体现出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关键词: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一、汤显祖与《牡丹亭》(一)汤显祖汤显祖是中国明代名著的戏曲家和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从这里可以看到,汤显祖是典型的士阶层代表人物。受寻幽爱静的道家理念的影响,他创作的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又称《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该时期的戏曲创作意图带有很明确的目的性,主要分为三大类别:自喻、媚上、教化。《牡丹亭》属于其中的教化一类,描写了大家闺秀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的生死之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二)剧情简介年少美丽聪慧的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儿,夫妇二人视如掌上明珠,聘请老儒生陈最良教授古文。这天讲《诗经关雎》。丽娘辨认出它是一首古代恋歌。授课已毕,在丫环春香的怂恿下,第二天,背着父母偷偷地到后花园游玩。“姹紫嫣红开遍”一片大好春光,使“一生爱好是天然”的杜丽娘顿觉心旷神怡,春意盎然,更激起她对青春的爱恋。时至三春,不觉使人困倦。她在回房小酣时竟得一梦,梦见一风流才子,手拿柳枝在牡丹亭柏树下与她幽会。醒来寻梦而不得,从此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怀春而死。她临死前,画就一幅自画像并提诗一首,托春香藏于后花园太湖石旁。后来,杜宝升官,离任前,杜丽娘嘱托在其墓地建起一座梅花观。三年后,举子柳梦梅进京赶考,中途借宿梅花观,在花园太湖石旁拾得杜丽娘自画像。仿佛面善,顿觉有情,将画端挂,焚香供奉,终于和画中人阴魂幽会。杜丽娘的嘱托,掘墓开棺,丽娘起死回生,二人结为夫妻。之后,经过许多挫折,使一家人重归于好,得到团圆。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二、传统美学的体现(一)“中和”之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