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音乐美学思想
摘要: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在当今社会的变革中一直是音乐界备受关注的问题。面对国际形势下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如何在新形势下对待本土音乐尤其是传统民间音乐的传承问题,是一个需要我们正确看待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对此,我们将采取何种措施,才能更好的发展中国传统音乐呢?下面笔者将从音乐美学的发展历程、音乐思维、音乐审美这三个方面来阐述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美学上的异同,并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出发,来谈一谈对中国传统音乐传承与发展的一些思考。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音乐美学
一、中西方音乐美学发展历程(一)中国传统音乐特征与发展历程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思想更多是要求音乐“以礼”,音乐要体现“中和”之美。中国传统音乐和儒家以及道家音乐理念是统一的,其中儒家为主,注重音乐和社会以及伦理间的关系。同时还洗去了道家天人合一、大音希声的境界,淡然、平和是道家与儒家思想的审美准则。(二)西方音乐特征与发展历程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是表情艺术,它所展现的是人的情感,更是一种将人作为核心的艺术。在文艺复兴阶段,音乐家开始公然反对神学,提出了音乐要揭示人性、体现人的内心活动。在巴洛克时代这种美学思想得到了延续。启蒙运动提出了音乐中要体现情感因素。19世纪这种思想到达了顶峰,并成为音乐家作曲的主要标准。自古希腊至今,西方的音乐美学都在汲取着心理学以及数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西方美学研究获取了新的发展思维。随着西方现代文化逐步发展,西方音乐美学也加快了角步,逐步走上了学科化以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二、音乐思维在音乐思维方面,中国是具象(形象)、直觉思维;西方是理性思维,根源就是抽象、理性至上。中国音乐是线性思维,西方音乐在于“组合”、“逻辑”思维,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讲究的是单旋律性,而西方则是复调和声。内涵逻辑与外延逻辑是中西传统理论所遵循的不同思维规律。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认为音乐本于人心之移情。《乐论》中记载,“乐出于人情”;《乐记》中更是提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也有类似的记载。中国的音乐将理性融入感性之中,这便形成了中国传统音乐之美的核心:意境。这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最高境界。西方音乐美学思想则注重“情理”,重视理性、强调现实。西方绝大部分的音乐美学理论家认为,音乐的美、音乐的意义,应当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