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德”行天下
论大学生应如何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摘要】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大学生素质修养提升的立足点。现如今,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步入大学的殿堂。由于高中教育普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不是很高,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缺失问题在社会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逐渐受人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大学生自身出发结合现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及教育环境,浅析当代大学生应当如何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公德素质修养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即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当今社会的大学生,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除了要求大学生要有与时俱进的专业技能,还在社会公德方面体现出较高的素质。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督促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近年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公德教育在高校范围内逐渐重视起来。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各学校党委、团委积极宣传,教育我们当代大学生从自身贯彻落实“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更精炼地指导我们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这样的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针对当今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南京大学马克思教育学院曾做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在进步。他们社会公德意识的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社会上仍然存在对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声讨。确实,在目前复杂的环境中一些不良的社会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