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付庄中心小学李辉上课的时候,我们会接触到这样的例子,在英语中,当别人夸赞你漂亮的时候应该说“Tha
kyou”而不是中国人习惯说的“哪里哪里”。很多学生习惯用中国人的思维去进行交际,而不理解语言中所蕴涵的文化差异。拉多Lado1964在《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一书中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一、何为跨文化?何为跨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承载不同的文化,反向推理出不同的文化架构起不同的语言。在马克思主义的洗礼下,我们都知道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样的这点也可以运用到语言教学中,说具体点,就是小学英语的教学实践。众所周知,中国人深谙中庸之道,含蓄内敛,陈述事实引经据典,表达感情九曲十八弯,看中国多少诗词歌赋散文杂文表达国人之喜之怒之哀之乐便知。比如“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非叫人挖空心思,搜肠刮肚,设身处地体验当中情感不可。而英美国家的人直接奔放,想念就是“Imissyou”,好久不见就是一个bighug还有贴面吻。所以在课堂中,我们就能想象的到从小浸染中华五千年文化,熟背“满招损、谦受益”的孩子们面对英文中理所当然接受别人的夸赞还说出“Tha
kyou”的疑惑了。中西方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区别:中国人推崇爱国主义和集体主
f义,“为人民服务”是国人的口头语,“学习雷锋好榜样”更是唱遍大江南北,深入人心,所以这种中国特色的文化就架构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比如“毛泽东思想”、比如“科学发展观”、比如“和谐社会”。而英美文化强调“个体”,强调自信自立、自我实践、自我承担责任,这点从《阿甘正传》《2012》等电影中所体现的个人行为改变世界命运的“个人英雄主义”中可窥一二。因此在语文课本中多是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故事,而在英语课本中我们学习最多的是个人坦率的表达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感情,如IlikeI’msad等等以上两点我们浅白点说,就是汉语和英语的区别,升华点说,这就是跨文化!如果在教学中我们只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认为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考试得A就万事大吉而实际上孩子们不了解汉英语言的不同文化背景,在学习英语的时候没有跨文化意识,而盲目的记忆单词,背诵句子和语法,无异于一台输入命令就行动的机器人,所学到的知识时刻操控在别人手中,只有在老师或者试卷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