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2万亿元以上,实施3大工程做强做大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打造新兴产业,发展4大区域皖江城市带、皖北地区、合肥经济圈、皖南皖西地区,培育5家以上超千亿元企业。推进五大攻坚行动: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做强、非公有制经济创业创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皖北工业加快发展。(二)发展目标。到2015年,力争实现以下目标:1工业规模再上新台阶。全社会工业增加值翻一番以上,力争达到12万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工业化率达到50以上。2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力争工业增加值率达到30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力争达到45万元/人,年均增长16。3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力争形成2个销售收入超5000亿元的支柱产业,10个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的重要产业。4龙头企业作用进一步增强。力争将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培育成超千亿元企业,培育25家以上超百亿元企业。5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力争完成技术改造投资2万亿元以上,新产品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600个,省自主创新品牌示范企业100家。6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显著提高。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8以上,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85以上。形成一批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7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力争新增非公有制企业15万户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16万亿元,占全省GDP的65以上。整合提升100个产业集群专业镇,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达4800亿元。8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取得进展。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完成或超额完成国家下达指标,工业废气、废水排放达标,主要产品能耗、物耗达到或小于国家限额指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5以上。(三)主要任务。1着力提高工业经济自主创新能力。一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向依靠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能力。研究编制产业技术路线图,整合科技资源,加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实施重点产业技术攻关项目,突破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加快新产品开发速度,实施重点技术创新项目。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同国家科研院所的联系,推进企业与高校互建研发机构,组建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科研院所成果转化风险共担机制,开展大型产学研对接活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