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拓展创新空间、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重要支持。2.面临的挑战。(1)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国际金融危机逐渐缓解,但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十二五”期间产业结构将进一步深刻调整,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同时国际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热钱”流入、输入性通胀以及外汇储备使用等问题错综复杂,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因素仍然较大,复苏进程将比较曲折。(2)区域竞争更加激烈。“十二五”时期,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成为主要发展方向,周边省市纷纷制定发展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布局新兴产业,力图抢占未来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各省在产业高端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我省进一步扩大工业总量的压力增大。(3)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任务依然艰巨。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285,能耗占比高达79,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煤、电、水泥、钢、铜等原材料产业依然是支撑我省工业的支柱产业,工业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4)环境、资源约束不断增强。目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共识。我省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比重大,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依然艰巨。煤、电、油、运供应较为紧张,电煤协调任务较重。钢铁、有色行业所需原材料7080依靠进口,行业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5)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紧迫性更加凸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各省都高度重视。我省新兴产业比重偏小,2010年全省新兴产业仅占工业总量的15左右;新产品产值率较低,2010年全省新产品产值率仅为83。
f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全面开展“12345”行动计划,深入推进转型升级五大攻坚活动。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为重要平台,依托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发展符合省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全面提升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耗,逐步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配套,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区域布局合理的现代工业体系。全面开展“12345”工业发展行动计划:到2015年,全省工业增加值超过1万亿元,5年完成技改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