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目的就是提供社会化的物流服务功能,物流园区在规划时就应靠近其将提供仓储或转运等服务的货源,没有货源的物流园区将是无源的死水。例如浙江义乌物流园区建设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既不是政府的规划和政策,也不是其先进的设施和设备,而是其背靠的全国最大的工业消费品批发市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这样一个日均客流量1520万人次、2002年成交额达到22998亿元的交易市场,由此而来的巨量的物流吞吐,才是义乌物流行业发展的源泉和基础。标准二:交通便利
f物资要流通离不开便利的交通,物流园区规划选址时应该紧临港口、机场、铁路编组站,靠近高速公路网,便利的交通是物流园区发展必备的基础设施。标准三:兼容性原则物流园区规划选址的兼容性原则一方面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的物流设施和资源,另一方面要兼顾地价、生态环境和城市规划等因素,同时还应充分考虑未来升级和扩充的问题。4、物流园区的建设要防止一些企业的“圈地”倾向。部分物流园区和基地的建设带有较明显的圈地倾向,一些物流园区在经营过程中逐渐转变成房地产项目,或者部分企业借物流旗号“圈地”,以至于众多业内人士纷纷质疑物流发展的这种“泡沫”现象。违规操作、打着物流旗号的恶意“圈地”会对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这种情况一定要杜绝。在这个环节上,就需要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圈地得以产生的原因包括:物流基地往往要承担部分社会职能,地方政府会出台很多优惠政策,可以低价拿好地;国家对经营性用地的控制越来越紧,而物流业是新兴的产业,拿地相对容易。针对这些原因,有关政府部门应该严把项目评审关,召集有关专家对项目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并将之制度化;同时,加强项目建设中的监管,“专地专用”。其次,应该建立物流园区建设效果的定期评估制度。通常而言,为提高物流水平并进而带动地方经济的高效发展,地方政府都会对物流园区提供包括低价征地和税收优惠在内的政策鼓励,因此,政府也应该对园区的建设和经营情况进行定期的评估,衡量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经营不良甚或经营方向发生变更的,要根据情况另行招商经营或收回土地以作他用。只有严把前期的项目审批关,并有效监控物流园区项目的发展,才能有效防止物流“圈地”现象,保持物流行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结束语物流园区作为物流需求和物流服务企业的聚集地,其对物流的规模化运作、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区域整体物流水平乃至推动区域经济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