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中药:按中医理论应用的药物。2、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医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
识的一门学科。3、本草:本:根本,草:除根本以外的其它植物。重要包括植物、动物矿物,但以植物药
为最多,使用也更普遍,所以相沿把中药叫“本草”。4、配伍: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位以上的药物配合同用。5、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6、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7、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的功效降低,甚至丧失。8、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9、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以增强其原有疗效。10、相使: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辅
药能提高主药的疗效。11、炮制: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前的必要加工处理过程。12、水飞法: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13、煅法: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宜于粉碎,以便充分发挥疗效。14、煨法:利用湿面粉、湿纸或黄泥包裹药物,置热火灰加热至面获纸焦黑、或泥巴焦
枯为度,可减轻药物的烈性、副作用或加强止泻的作用。15、淬法:将药物煅烧红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十七酥脆的方法。16、法: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的一种方法。17、灸法:是将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渐渗入药材内部的炮制方法。18、中药性能:又称药性。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内容,它是对中
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19、四气:亦称四性,指的是药物寒热不同的性质,具体内容包括寒、热、温、凉、平。20、五味:是指药物的滋味,具体内容包括辛、甘、酸、苦、咸、涩、淡。21、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升浮指上升、发散,即向上向外的作用趋向;
沉指收敛泄利,降指下降,即向下向内的作用趋向。22、归经:表示药物的作用部位,归是药物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23、道地药材:具有地方特色,质量优良的药物即为道地药材,也称“地道药材”。24、剂量:是指每一味药的成人一日用量。25、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26、清热药: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27、祛风湿药:凡以祛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