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补血之归脾汤
归脾汤中参术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组成:白术(3克)当归(3克)白茯苓(3克)黄芪炒(3克)远志(3克)龙眼肉(3克)酸枣仁炒(3克)人参(6克)木香(15克)炙甘草(1克)。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治: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心脏病等属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者。这个方出自《正体类要》,所主治的证候是心脾两虚,具体来讲是脾气虚和心血虚。脾气虚这是为主的,心血虚主要反映在不能涵养心神,所以心脾两虚它体现治法里边是心脾兼顾,补益心脾,益气养
f血兼顾,这是主治的第一条。因此在临床表现里边它会有一组基本的脾气不足的表现,比如食少,四肢无力,体倦乏力,饮食减少,面色萎黄或萎白,舌质淡,这个反映出气虚的特点。作为心血不足,有这种心血不能涵养心神,不能涵养心体。不能涵养心神,则可以失眠,健忘,这个方是治疗虚性失眠常用的方;作为不能涵养心体,则可以心悸怔忡,这是心脾两部分最基本的表现。结合起来反映了一种气血两虚,心脾两虚。至于出血证来讲,理论上各种气虚不摄血,以脾气虚为主的这类不摄血都可以使用。但在临床上以下部出血为主,所以便血、尿血、崩漏、月经过多,这类作为脾气虚、脾不统血这个类型的,可以使用。所以往往出血,血质比较清稀,血色比较暗淡,反复发作,虽然来势不猛,慢性病中间拖时间可以挺长,而且这个方也能用于这种皮下出血紫癜,这类也可以使用。所以在内科、妇科方面这个血证也是经常使用的,它的机理就是通过益气为主,益气来固摄,益气摄血,脾不统血,这是归脾汤证两个主治。这两个主治实际上核心气虚还是个比较突出的,整个方补气力量较大,相对养血力量是第二位的,它是通过益气来达到生血的,那气虚以后不固摄才出血,气虚生血不足才血不养心,关系是这样的。所以总体是脾胃气虚,脾气虚,脾失健运,不能化生血液,心血不足,就造成心神失养、心体失养。脾胃气虚以后,脾不统血造成这类出血。
f这个方用药它是益气补血兼顾,应该说益气为主。健脾养心,心脾同治,是健脾比较突出的,所以后来用这个方改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