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作者:袁华昌侯占权来源:《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5年第04期
摘要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培养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人才。主要通过探索有效措施,从确定研究范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修改完善问题三个步骤出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范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5)12085
“研究性学习是以项目、课题、主题或问题为中心展开的探究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探究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活动。”由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薄弱、能力较低,对此,笔者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为课题,展开了探究活动,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一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策略。
一、确定研究范围
在活动中,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教师主要采取直接讲解、看图理解活动主题的方法,确定研究范围。例如,在三年级“我在长大”活动中,学生通过看书上的插图、教师讲解,知道了这次活动的主题是“用例子来证明自己在慢慢长大”。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教师主要采取由学生自己理解活动主题或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的方法,确定研究范围。例如,在五年级“水是生命之源”活动中,学生通过对活动主题进行分析,得知“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有水才有生命”。实践证明,这样的操作能有效防止学生提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避免了漫无边际、大海捞针的现象。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活动中,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教师主要采取先提出问题做引子,然后引导学生仿照教师的问题再提出问题的方式。例如,在三年级“我在长大”活动中,教师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穿的衣服、鞋子都比以前的大了,说明老师怎么样了?”学生:“长大了,长高了。”“谁还能从别的方面说一说自己长大了?”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发现可以从“比较新旧照片”“测量身高”“知识增长”等方面提出问题。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教师主要采取由学生讨论商量、教师适当指导的方式,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在五年级“水是生命之源”活动中,学生看完课件后仍然没有发现问题,于是教师说:“请大家讨论一下,谁能用‘如果……就……’的句式造句,表达‘有水的地方才有生命的存在’这句话的意思?”通过讨论,学生用“如果……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