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塑限)。工地简单检验,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宜。(2)避免在含水量过大的粘土、粉质粘土、淤泥质土、腐殖土等原状土上进行回填。(3)填方区如有地表水时应设排水沟排走;有地下水应降低至基底05m以下。(4)暂停一段时间回填,使橡皮土含水量逐渐降低。
4、治理方法:(1)用干土、石灰粉、碎砖等吸水材料均匀掺入橡皮土中吸收土中水分降低土的含水量。(2)将橡皮土翻松、晾晒、风干至最佳含水量范围再夯(压)实。(3)将橡皮土挖除采取换土回填夯(压)实或填以37、灰土级配砂石夯(压)实。三、坑(槽)开挖遇流砂
1、现象:当基坑(槽)开挖深于地下水位05m以下,采取坑内抽水时,坑(槽)底下面的土产生流动状态,随地下水一起涌进坑内,出现边挖、边冒,无法挖深的现象。发生流砂时,土完全失去承载力,不但使施工条件恶化,而且严重时会引起基础边坡塌方,附近建筑物会因地基被掏空而下沉、倾斜,甚至倒塌。
2、原因分析:(1)当坑外水位高于坑内抽水后的水位坑外水压向坑内流动的动水压等于或大于颗粒的浸水密度,使土粒悬浮失去稳定变成流动状态,随水从坑底或四周涌入坑内,如施工时采取强挖,抽水愈深,动水压就愈大,流砂就愈严重。(2)由于土颗粒周围附着亲水胶体颗粒,饱和时胶体颗粒吸水膨胀,使土粒密度减小,因而在不大的水冲力下能悬浮流动。(3)饱和砂土在振动作用下,结构被破坏,使土颗粒悬浮于水中并随水流动。(4)易产生流砂的条件是:1水力坡度较大流速大当动水压力超过土粒重量,达到能使土粒悬浮时,即会
7
f出现流砂现象;2土层中有厚度大于250mm的粉砂土层;3土的含水率大于3以上或空隙率大于43;4土的颗粒组成中土粒土含量小于10,粉砂含量大于75;5砂土的渗透系数很小排水性能很差。
3、防治措施:(1)防治方法主要是“减小或平衡动水压力”或“使动水压力向下”,使坑底土粒稳定,不受水压干扰。(2)安排在全年最低水位季节施工,使基坑内动水压减小。(3)采取水下挖土(不抽水或少抽水),使坑内水压与坑外地下水压相平衡或缩小水头差。(4)采用井点降水,使水位降至距基坑底05m以上,使动水压力方向朝下,坑底土面保持无水状态。(5)沿基坑外围四周打板桩,深入坑底下面一定深度,增加地下水从坑外流入坑内的渗流路线和渗水量,减小动水压力。(6)采用化学压力注浆或高压水泥注浆,固结基坑周围粉砂层,使形成防渗帷幕。(7)往坑底抛大石块,增加土的压重和r